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要理解才去做,但無法理解也要去做

我們經常提倡:做事之前要充分理解事物的精神、內涵,執行時才會做的又快又好,且能夠真正有所體悟、學習。這是針對順從性高、不喜歡動腦筋、或習慣於不假思索「拿來就做」的人,提醒其切莫陷入不動腦筋的習性,而不自知。 然而我們也發現,習慣「要理解才去做」的人,有時也會陷入另一種型態的僵化:「只做理解的事情」。這類人非常堅持「要理解才去做」的原則,甚至當他「無法理解」時,還會非常理直氣壯的要求對方必須說服他,否則就沒辦法做。其邏輯乍聽之下不無道理,實則令人哭笑不得。 實務經驗告訴我們,理解能力與個人閱歷的多寡,及悟性的高低有關。年輕、資淺者閱歷有限,對於未曾經歷的新事物,本來就未必能很快了解、認知;而即便是資深人員,其閱歷亦有其偏向。更何況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無人能百分之百了然萬事萬物的道理。所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俗語,並不是陳腔濫調;它其實指出了任一人視界必有侷限的自然律,以及前輩智慧的價值。 所以,看待無法理解事物的正確觀念,應是先接受進來,透過「做中學」,一邊做一邊理解。當旁人提點要去做某件事、或該去注意某件事時,應盡力去理解其說明;假使未能通透理解,也應該先「照著去做」,一面做一面去體悟其道理,一面體悟再一面比對、提問。只要用心,必能在實做的過程中,悟透大部分的道理。否則,因為大部分的事物都未經歷過,豈不是好多事情都不能做、不必做;如此一來,個人將無法擴增歷練範疇,組織的政策也就無法推動。 更何況,以我閱人的經驗,多數將「要理解才去做」當作排拒事物理由的人,骨子裡他是不認同,他是反對。因為,當被問到哪裡不理解時,他們往往說不上來,禁不起旁人一再催促、追問,只好以此為藉口,含糊帶過。究其根源,他們是反射性的排斥他不認同的事物,也就是犯了「本能叛逆」的毛病而不自知。 否則,真正掌握「要理解才去做」真諦者,對於無法理解的事物,他仍會嘗試去「理解」、「認知」、「深度理解」(請參考「善性循環的啟動圖」)。確實思考後,他必能發現有些地方是不對的,是不可行的,是有瑕疵的;而能提出為何不對、不可行、或有瑕疵的理由,並請求主管或旁人解惑。絕對不會單以「不理解」這個說法,簡單回應。 因此,大家應該認知到,廣義的「要理解才去做」,應是「要理解才去做,但無法理解也要去做」;更重要的是,個人切莫以「要理解才能做」來掩飾自己的「本能叛逆」的習性。而主管也應能洞悉這類以此為藉口者的人格特質,而能真正導正部屬的習性,有效輔導改正。

做出個人口碑,公司的主管、同事皆肯定你「無可取代」,就成了最佳的個人品牌價值。

如果不是可口可樂,喝起來似乎就沒這麼有勁?如果不是賓士,開起來就沒有尊榮的象徵?如果不是愛馬仕,鱷魚皮包似乎就沒有近百萬元的價值?這就是品牌的魅力! 大亨川普,名字成資產 可口可樂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上,成為第一品牌長達七十年;賓士車成為社會名流的標準代步工具;而動輒上百萬的愛馬仕柏金包狂賣到缺貨,其實到皮革工廠訂作一個,工錢加上成本還不到柏金包售價的兩成。品牌的價值在於你付出的價格有兩成在產品本身,而剩下的八成買得是尊榮、幸福與信賴。 以往,品牌塑造靠的大眾媒體的推波助瀾。真實身價一直是個謎的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他的致富術是,「要賺錢,先把自己變名人」。近幾年川普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在美國NBC電視網的真人秀《誰是接班人》中,每周看著一群學經歷優異的頂尖人才,為了爭取一份年薪達二十五萬美元(約新台幣八百五十萬元)的職位而廝殺,他在節目結束前,總會對未通過考驗的參賽者說,「You're fired.(你被炒魷魚了)」 此外,他還為麥當勞拍廣告、宣布競選總統的意圖、和前總統柯林頓打高爾夫球。表面上看來,這些行為和他的房產本業毫無關連,但誰在乎呢?因為,川普最大的資產,就是他的名字。 紐約有無數以「川普」為名的大樓,五年前,美國房地產榮景之際,川普只要推出建案,就能讓美國一個大城市的房價上漲。甚至去年八月,他的大西洋城川普廣場飯店及賭場(Trump Plaza Hotel and Casino)因經營不善而宣布破產,債權銀行仍選擇保留原名,因為「川普」這個品牌還是能吸引顧客上門。而川普甚至曾在接受美國《商業週刊》訪問時,毫不掩飾的表示,「川普的品牌價值,高於可口可樂!」 網路興起,blog名人暴增 像川普一樣,靠名字就能賺全世界的錢,這是個人品牌的終極目標,然而,隨著網路新媒體的出現,個人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近來暴紅的Twitte微型部落格效應發燒,好萊塢女星黛米摩兒和小老公艾希頓庫奇,都是Twitte的愛用者,原本艾希頓庫奇在Twitter的人氣一直落後CNN,他便大膽向CNN下戰帖,比賽誰先累積一百萬名追隨者;結果,四月中旬成績揭曉,艾希頓庫奇成為該網站追隨者首位突破百萬大關的用戶。他說,「我們能、也將創造我們自己的媒體。」 靠著網路,個人品牌價值更加被突顯。五年前說到「彎彎」這個名字,你會想到七○年代電視劇《星星知我心》中的角色,現在說起「彎彎」,想到的卻是累積上億瀏覽人次的熱門部落格作家。不僅如此,彎彎還成為MSN的心情圖文熱門選項,她出版的四本插畫書,更創下六十萬冊的銷售數字。 暢銷書作家「九把刀」和「女王」,同樣利用部落格塑造個人品牌。寫作風格多變又多產的九把刀,曾創下連續十四個月出版十四本書的紀錄,且連續三年得到金石堂年度暢銷作家第一名。而以兩性議題闖出名號,被封為「台灣凱莉」的女王,第一本書就蟬連暢銷書榜長達三十周,後來她因外型亮麗,接連擔任女性商品廣告代言人,「女王」已從月收入三萬元的上班族,變成年收入三百萬元的個人品牌。 媒體曝光,塑達人商機 當然除了網路提供塑造個人品牌的新興管道之外,大眾媒體的力量也還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個人專業形象的大量曝光,很容易讓大眾產生了對於個人品牌的認同和信任感。例如《女人我最大》掀起的美容彩妝風潮,分別捧紅了美容教主牛爾、彩妝達人Kevin、美髮達人陸小曼等「老師級」的專業「達人」形象。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創造四十五億元商機的牛爾。 牛爾不僅是第一位以自己的名字,和購物網站共同研發品牌的美容專家,而且也是帶動保養品DIY風潮的始祖,還曾身兼三個網站品牌研發總監。二○○二年八月,以牛爾研發為號召的「BeautyEasy自然保養網」開站,首月就創下五百萬元佳績,隔年銷售額就突破億元大關,因此,牛爾又繼續研發第二個品牌「BioBeauty生化美容保養網」;到了二○○五年七月,再開發第三個品牌「BeautyDiy牛爾愛美保養網」,當時三個網站的業績總和已高達六.六億元,去年更一舉突破十二億元,占整個PayEasy網站營收的三分之一,自開站累計至今,「牛爾」這個名字已打造出一個四十五億元的美容王國。 而且即使在市場上是競爭對手,專櫃品牌仍爭相提供新品請牛爾試用,期望能獲得他的真心推薦,這一切,全都是因為牛爾的確夠專業,而他塑造出來的個人品牌形象,深受消費者信賴,也讓他可以超脫大廠的品牌侷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 研發負責,牛爾受信賴 出書教讀者利用化工行原料DIY面膜而打開知名度的牛爾,七年前應PayEasy網站之邀,擔任「@NATURE」品牌的研發總監,結合他過去實體美妝通路的工作經驗,及保養成分的專業知識,設計出一百九十九元至六百多元間的平價保養品,消費者反應不錯,推出四個月業績就破了千萬元。後來牛爾成為《女人我最大》的固定來賓後,凡是他在節目中推薦的美妝保養品必定大賣,網路上熱烈討論不歇,讓他的聲勢大漲,但牛爾還是堅持推出平價產品。因為他說,「我一直希望可以帶給大家美麗,為大家帶來幸福,甚至是希望。」 而他自己更是每個月投注超過五十萬元,購買國內外的美妝品來試用,光是在大直的工作室就已收藏了數萬瓶化妝品,擺滿了每個牆面,成為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目前牛爾已在此研發超過三百種產品,每樣產品平均約需花費半年時間才能完成,從研發、初樣、外觀初樣、大樣確認、試生產、試用到外觀設計,每個步驟都有他的心血。 除了研發之外,牛爾也很注重售後服務。例如六年前有一批薰衣草化妝水,因為是以高比例植物萃取,未純化過程出現了一些物質沉澱現象,他馬上決定全部回收產品,而且不論是否使用完畢全部退費,然後再補上新品給消費者,「信譽是最重要的,」牛爾說,只要做事保持負責任的態度,消費者會再回來。 就因為贏得消費者信賴,他的產品三個月內回購率達五○%,一年之內達八○%,驚人的銷售數字,連百貨專櫃的一線保養品牌都自嘆弗如。另外,牛爾自己的個人美容網站,每月到站網友超過二十萬人次、超過十二萬人的註冊會員,據美國Alexa Web Search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牛爾的愛美網已是全球排名前五大的美容網站。 郭董一言,股票漲四% 雖然牛爾已漸漸淡出螢光幕,將機會留給後輩,但他美容教主的地位和人氣絲毫不減,只要是華人世界,不管是美加、中國內地,他只要發表關於美容保養品的觀點,馬上就會掀起風潮,甚至內地還出現了山寨版的牛爾保養品,「上面就印了我的照片呀!看得我是啼笑皆非。」牛爾笑著提醒,要消費者小心別買到假貨。 雖然還未正式進軍內地市場,但牛爾現在平均每個月都會飛往內地工作,藉此熟悉中國女性的保養習慣、氣候等因素,希望針對中國市場研發最適合的產品,讓中國消費也能以平實的價格,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 行銷大師艾爾賴茲(Al Ries)說,「如果你希望擁有真正的成功,你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按照經營品牌的原則行事。」個人品牌的威力和商機到底有多大?珍妮佛羅培茲二○○二年推出首瓶個人香水Glow by J.LO,締造了全球九百萬瓶的銷售佳績,為她帶進新台幣二百億元的收入。韓國藝人裴勇俊的個人魅力也帶動了一股「哈韓風」,根據《紐約時報》估計,光是裴勇俊的個人品牌價值,就高達新台幣七百億元。 這些只是看得見的營收,個人品牌還有看不見的深遠影響力。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今年四月中一句「保證讓長期小股東不會賠錢」的說法,一天內就讓鴻海盤中大漲四%,等於讓鴻海市值增加了近四百億元。這一句話的威力,就在於郭台銘成功塑造出全球第一代工王的個人品牌,同時擁有一言九鼎的領袖魅力,也因為如此,鴻海股東會猶如郭董的個人簽書會,而鴻海徵才也有如他個人的演講會,可見郭董的個人品牌也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 創造身價,成績具體化 在個人品牌當道的時代,每個人也要學著在自己的領域裡塑造「我」這個品牌。趨勢和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說,「二十一世紀的工作,已經從做一份工作,轉變到建立專業品牌,在職場建立個人品牌,就是新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如何塑造出「我,就是品牌」的價值?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建議,「當大家提到你這個人的時候,最好能同時提到你的專業與能力,」做出個人口碑,公司的主管、同事皆肯定你「無可取代」,就成了最佳的個人品牌價值。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更進一步指出,不能只成為「某公司裡的某某某」,塑造個人品牌更要把自己的成績具體化,才能成為公司的金字招牌。 紐約國際顧問管理公司總經理陳文敏,年輕的時候隻身赴美,一路從掃廁所清潔工做起,做到紐約頂級飯店副總,包括連阿拉伯王室下榻她工作的飯店時,都指名「因為Wendy(陳文敏英文名)所以才來住的」。陳文敏說,個人品牌一如「烙印」,是別人對你的既有印象,它不是別人經過精準的研究而形成的,而是經年累月從與你的接觸所得到的印象,甚至有些只是經過第三人描述或其他管道消息而得到的。這種既有印象型塑的個人品牌對每一個人在私人生活與職場上,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個人品牌,如職場魔鏡 「個人品牌」也一如「魔鏡」,試煉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每當年終打考績、分紅,公司有重要職位出缺誰來做,有個大專案要誰來領導,公司裁員要裁誰,主管都會去問那面魔鏡。因此,個人品牌會決定你的成功之路,你的個人品牌價值也會等於你在公司的價值。 也就是說個人品牌等於你的內在修為(EQ)+外在表現(BQ)+自我行銷(AQ)。EQ指得是情緒管理,也就是你的個人修養和職場禮貌是否控制自如,而BQ指得是合宜的外表、表達能力、禮儀應對等外在表現,而AQ則是你能不能運用專業能力、熱情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來克服挑戰的逆境商數。 從平凡的nobody,變成了別人眼中的somebody,個人品牌已衝擊舊有的職場和產業生態,你也準備大聲喊出「我,就是品牌」了嗎?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老闆的心胸,決定這個事業規模的大小;老闆的品德,決定這個事業規模的長久。

不能管理數字,別談加薪、升遷~~~~~~想抓出公司營運漏洞,數字是最好的線索與佐證,年營業額近50億元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是十足的數字管理者,1個人要管理9個餐廳品牌、5,200位員工,數字是他重要的決策依據。
文/王曉晴
戴勝益相信,所有事情都能用數字衡量,擁有數字敏感度更是經理人責無旁貸的義務,沒有數字概念不但無法做好領導,更不會是他培養拔擢的對象。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的戴勝益,為什麼這麼重視數字?
一個經理人又要如何建立掌握數字的能力,還能正確採取行動因應?
Q:為什麼數字很重要?
對我而言,所有事都能用數字衡量,包括企業營運、管理、個人健康,例如我每天走1萬步路,我認為「You can't improve , if you can't measure.」(你如果無法衡量,你就無法改進。)
Q:數字對企業的意義是什麼?
企業像坦克車,數字像坦克車上環環相扣的齒輪,只要一個齒輪脫勾,坦克車的鋁帶就會卡住,無法行走。沒有數字概念的公司,就像沒有齒輪的坦克車,當車子不運轉時,很難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算運轉,也不知道還能運轉多久,所以數字能幫助我解讀各種必要的訊息。
數字v.s.營運
Q:在營運上,什麼是你必看的數字?
我必看的數字不是營收,而是顧客滿意度與顧客抱怨數。
王品每家店每天會收到100張顧客意見表,1個月共18萬張。顧客抱怨數是顧客撥打的0800客訴電話的通數,這兩項數據可反應顧客想法,作為分店改進依據。
例如,上個月全集團顧客抱怨數是107通,上上個月是每萬人次2.91通,從中可看出每家店的經營良窳。107通中,有一家店佔4通是最嚴重的,也有無抱怨數的店。
王品集團每個月都會計算業績、紅利,而且公開讓大家自己去看。數字好看,紅利就多,數字不好看,不僅大家紅利領得少,我也會發出警告,再這樣下去,你會丟掉這個品牌的總經理位子。
為什麼要每月分紅,不是等到年底再一次分紅?一是讓員工即時得到收穫,另一則是要讓賠錢的店即時檢討,若等到年底再來檢討,就太慢了。
數字管理要公開、即時,而且當全部靠數字時,我就不用罵人,也不怕被蒙蔽。我的心得是,把公司交給顧客管理,把財務交給同仁管理。公開全部數字,每個人都能幫你檢視各部門的財務運用狀況。
例如,之前總部幫分店添購補蚊燈,每台價格是2,200元,但分店去菜市場看才1,900元,就叫總部退貨,他們自己採購。
Q:公開財務,難道不怕成績不理想,影響員工士氣或公司聲譽?
亂傳也會影響聲譽,反而全部公開,才能安定人心。不管數字好不好看,只要公開,大家就會接受它。
我認為老闆不想公開數字,原因之一是,他怕員工知道其實公司很賺錢,要發很多年終獎金。原因之二,增加老闆的權威,老闆常常說:「沒賺啦!你們還要再努力。」藉此擴大本身的權威感。
況且不公開數字,很難培養員工的數字敏感度,我常說:「老闆的心胸,決定這個事業規模的大小;老闆的品德,決定這個事業規模的長久。」
Q:數字幫助你做哪些決策上的判斷?
例如新餐飲品牌能不能做,有3項判斷指標:第1,要能做到5億市場。第2,品牌要能開到20家店。 第3,獲利率須達到10%,假使這3項指標都能達成,這個品牌就能做。接著營運就朝「151」方程式發展,也就是投資金額1,000萬,1年營業額要達5,000萬,每年要有1,000萬獲利,全部都有數字,部屬再評估可不可行。
Q:每天看,你會不會被數字嚇到?
不會。而且數字敏感度會更高,很快就能抓到重點數字。仔細研究重點數字,決策會更精準。當你看到一個數字會嚇到,比較容易亂做決策,而且一家公司若一直有令人驚訝的數字,表示這家公司的營運很不正常,必須留意。
數字v.s.管理
Q:你會把看過的數字都記下來嗎?
對。我為什麼愈來愈重視數字?因為我想授權,但我授權時,會擔心無法衡量這個人、這個事業做得好不好?所以我開始運用數字做管理。一個人處在安全期愈久,愈喜歡運用「營運正常」、「獲利不錯」、「士氣高昂」之類的形容詞,但對我而言,形容詞是無意義的,無法真實描述營運狀況。
我要求自己背住所有與產業、營運、工作相關的數字。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前一天的數字報表,包括每個品牌、每家店的顧客滿意度、顧客抱怨數、營業額。即使沒有進公司也請祕書傳前一天所有品牌的營業總額簡訊給我,否則會心神不寧。因為沒有抓到前一天結帳後的所有數據,根本無法知道今天的狀況好不好。
Q:你帶領部屬也是這種方式?
我給下屬的指示都是數字,形容詞不具意義,大家會不知如何遵循。我發現我給的數字愈詳細,員工愈清楚知道目標。例如我提出獲利率17.5%的目標,如果達到就有獎賞。而不是說:好好做,年底有賺錢就給大家好處,但到底什麼叫有賺錢,什麼叫沒賺錢,大家根本搞不清楚。
同時,主管貢獻度也用數字管理,每個人都可以幫每位主管打考績,從0~100分,每5分1格,再累計所有分數算平均值。大家好奇,我這個董事長領導得好不好?今年我的分數是89.16分。
Q:投票是王品集團內部常用來決策的方式,也跟這有關嗎?
這也是數字管理。例如王品的股權合一政策是投票表決成立,177位股東,3人反對,174人贊成,最後決策時,大家都會心服,沒有數字就沒有說服力。
投票是王品的特殊文化。開會時,祕書會拿一大疊報廢紙裁成的小紙片進會議室,當提案沒有共識時,立刻不記名投票,這樣決策就很公平,較不易失誤。
Q:每項制度都要用數字管理,會不會讓管理制度越來越複雜?
不複雜。只要寫好程式,這些數字都是電腦在計算,隔天一早就知道。而且數字會讓人心更純淨,組織、領導簡單化,以前要用形容詞、表面文章向大家證明,現在都不用做無謂的邀功。
Q:那你怎麼看待對數字不敏感的員工?
他不會高升。在teamwork時代,即使個人工作能力很強,沒有數字,會降低說服力,也很難領導部屬。
數字v.s. cost down
Q:不景氣當頭,大家都在談抓漏、節流,這方面你必看的數字是?
我們給各個品牌明確的成本佔比數字,包括食材、福利、人事、租金、稅金、總部費用等成本,各有其佔比。店長可加加減減每項佔比比例,但最後加總數值要符合規定,若當超出或少於規定時,就算是「不當金額」,總部會直接算出金額數。
舉例來說,這家店不當金額比例是3%,不當金額是26萬8千元,具體金額可促使店長警惕,因為他的管理不當,讓店的營運成本多出這麼多。不當金額也可能有負的,但最好是零,分店不能因為要降低不當金額,偷工減料,或減少店鋪人數。
Q:當你發現不當金額出現,會怎麼做?
我會做各品牌比較,例如西堤這些比例加起來是72%,陶板屋是68%,西堤就要檢討為何會如此高。
此外,每個品牌每個月有5項報表,用來檢視品牌總經理的績效,包括分紅金額、0800通數、獲利率、投資報酬率、營業額等。我們將這5大項數據化成相對的指標值、排名,大至各品牌,小至各分店,我都能清楚知道誰表現好。
Q:數字當然是找到浪費的重要線索,但是到底什麼可以cost down,什麼不行?你有原則嗎?
去年10月,我看到外銷訂單量每年同期比從正成長變成負成長,就開始擔心王品今年的營收將受影響,於是去年底做2009年的cost down計劃,每個部門都要認養金額,總目標是節省1億5千萬元,而且每個月追蹤各部門的數字達成率。
cost down原則是:第1,輕重緩急剛好,不能用力過大。第2,不能看短不看遠,例如不做教育訓練可省幾千萬,但這會影響服務品質,是看短。第3,要讓同仁有警覺,而不是有威脅,否則會影響士氣,員工對客人的服務態度變差,反效果就會出現在另一個數字(營業額)上。
為了cost down,員工也都參與提案,總共提出幾百件,我看到後,笑說:「若這幾百件都做,公司大概1個月就倒了,」所以什麼要做、不做仍要拿捏得宜。
就像每年的員工出國旅遊不能省,第一,這是王品的特色;第二,可以增加員工對公司營運的信心;第三,可降低異動率,透過福利讓大家覺得永遠有希望,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但王品股東會就可以省。王品股東都是內部高階主管,以前都是股東加眷屬700多個人,浩浩蕩蕩搭高鐵到南部,包2家飯店度假,花費上千萬元。今年就變成1天,照常開會,然後晚上聚餐,只花了20幾萬。這主要給基層員工一個訊息,我們沒省員工旅遊,反是省高階主管度假的費用。cost down若沒有精準得恰到好處,會產生更大的傷害。
這次cost down的最大成效是,企業關係部重新跟各分店的屋主議價房租。王品經營穩定,房東都願意配合,原本計畫減少2,000萬元房租,至今已議出4,000多萬元,估計未來將達到6,000多萬元。
Q:對你來說,一個部屬擅長做cost down,他的價值比起top sales是否毫不遜色?
幾乎。但目標要先弄清楚,哪些可以cost down,哪些不行,再去執行。如果能力很強,公司卻給他不當的cost down目標,反而會傷害公司。
數字的盲點
Q:但數字管理也可能產生盲點,譬如局限經理人做比較大膽的決策?
總比沒有數字好。如果進行新案子,沒有數字,等於是矇住眼睛走路。有數字,走10步路後掉下去了,至少還有依據。錯誤的數字也比沒有數字好,至少你還可以邊走邊修正那個數字的正確與否,完全沒有數字,隨時可能莫名奇妙就掉下去了。
Q:你觀察其他企業無法落實數字管理的障礙在哪裡?
是老闆的問題,因為這個老闆不重視數字概念。
Q:數字也可能騙人,你不擔心部屬將數字灌水?
會被數字欺騙,是你解讀的問題,被數字欺騙,也就是被自己的智力欺騙。
我也曾做過9個失敗的事業,當時分析,也覺得那些事業可以做,但就是做不起來,那是被自己的智力、經驗值、判斷力欺騙。
有時候部屬會美化數字,甚至為了佐證自己的案子,而提出似是而非的數字,這時候,主管就要有能力看出數字的真偽。
Q:什麼是數字無法衡量的?
企業文化。像是舉辦捐血、送書到蘭嶼等活動,只能用預算來概括承受,不能在意報酬率。
Q:一個經理人應該如何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你有什麼建議?
就像進飛機艙,200多個開關,但開飛機要動的就那麼幾個。你不用心時,每天面對幾千個數字,就會覺得壓力大,但當你投入時,就會知道哪些是關鍵數字,只要記住這些數字就可以。
我最喜歡到每家店問店長:到今天為止,總計營業額是多少?或問主廚:你這個月打算做多少?今天的達成率多少?其中,西堤台南店主廚最有數字概念,到4月20號,他就能算出他們4月的獎金是多少。他會直接告訴你:到現在營業額多少?到何時會有多少?貨款有多少?員工薪資又是多少?扣除成本後,這家店還剩多少盈餘?員工又可以分到多少錢?
當你習慣用數字思考,即使看到不好的數字也容易釋懷,不會有壓力,只覺得應該還要再做些什麼。
最後,我要提醒經理人,數字管理要伺機而動,什麼數字要改變,什麼數字還在容許範圍內,可以go on,要給部屬明確的指示,才能用數字做好領導。
浪漫又實際的數字信仰家
戴勝益對數字的信仰,幾乎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他不但可以一口氣背出台灣去年連續3個月外銷成長率,對各分店的營運變化,更是瞭若指掌。
不只是工作,戴勝益連生活習慣都用數字管理。他母親過世前,不管再怎麼業務繁忙,他都規定自己1星期要回去看母親2次。就連說到談戀愛,他也能畫出百分比,自己喜不喜歡佔40%,旁人贊不贊成佔60%,假設自己喜歡,但旁人都不贊成,「這注定不會幸福,那我會選擇放棄,」戴勝益大笑說。
台大中文系畢業的戴勝益,數學基礎是母親用日曆紙、樹枝在地上寫字,循循善誘教會他的。包括九九乘法表與雞兔同籠的概念,都是母親跟別人借課本,在他入學前慢慢教會。雖然母親的程度,只能教他到小學四年級,但事母極孝的戴勝益,一直非常感念母親的用心,打下他對數字的觀念基礎。
戴勝益笑著說,緊緊抓住各種營運數字,才能讓他自由,有時間到處爬山、旅行。有意思的是,下班後的他,反而把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算計,一切交給太座打理。「人要駕馭數字,不是被數字駕馭,」戴勝益一直這麼認為,所以重視數字沒有讓他變得短視近利,反倒還保留著個性中浪漫的一面。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工作到有一天,刷卡簽單時,不用看帳單上的數字!」採訪到最後,愛說笑的戴勝益調皮地做下了這樣的結語。
店長必看的7大指標
為了落實服務品質與營運績效,戴勝益要求集團內各店長每天都要緊盯7大指標數字。而且以這7大指標各佔比完整呈現各醒獅團(王品稱每個品牌經營團隊為醒獅團)、店長的工作績效。7大指標如下:
滿意度25%,指平均每萬人抱怨電話通數
財務指標35%,包括不當比率25%、營業額達成率10%
管理指標40%,包括稽核評比10%、食安評比10%、低離職率10%、工作計劃評核10%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Camera的專業用語說明集

1. 像素大小(Pixel Size):
指個別感應像素的實際尺寸大小,不論是長或寬,都以μm(Micrometer)為計量單位。像素愈大,則所需曝光成像時間較短,但卻會犧牲些許空間解析度。反之,像素愈小,則需較久的曝光成像時間,成像之後的影像解析度,則較好。
2. AE(Auto Exposure)︰
結合AGC及IRIS馬達控制的使用,使攝影機能在很寬廣的光線條件下使用。AGC能在很低亮度的條件下放大視訊信號,而IRIS能在高亮度下降低光線進入攝影機,馬達光圈控制能被CCD IRIS控制所取代。
3.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
一種電路能自動地調整視訊信號的電子放大,來補償因照明亮度位階的改變。
4. Aspect Ratio︰
表示影像的長寬比例,標準TV影像是4:3,寬視野是16:9。
5. ATW(Auto Tracking White Balance)︰
在ATW模式下,白平衡會依被照體的色溫不同一直被連續調整。
6. Backlight Compensation︰
在AE模式下的一種特別補償功能。當背景太亮或是物體太暗時背光補償功能就會去修改自動曝光的動作使得物體更清晰。
7. Bayonet Mount︰
一種攝影機的mount,介於鏡頭後面mounting面和攝影機的CCD面的距離: 有38mm 或 48mm。
8. C-mount︰
一種攝影機 的mount,在鏡頭後面mounting面到攝影機的CCD面距離為 17.526mm是聚焦清楚的。
9.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s) ︰
個別光感應元件(稱為Pixels)組合成矩陣或線形式的半導體裝置,光學鏡頭把影像聚在此Sensor上,每一個Pixels累積和光成正比的電荷,然後傳送讀出。輸出矩陣大小是感光元矩陣的一半就是interlace模式CCD,如是相同大小就是Progressive Scan CCD。
10.CCD IRIS︰
CCD Camera的電子快門的特別操作模式。快門Timing自動調整來維持相同視訊輸出準位會降低攝影機Sensitivity。可使固定光圈鏡頭應用在光線變化環境下,常會和AGC功能一起使用。
11. EIA(Electronics Industries Association) ︰
黑白視訊標準,每個Frame有525條線及2個交錯圖場,每秒有30 Frames。NTSC的黑白版本常以RS-170表示。
12.CCIR︰
歐規黑白標準視訊信號,每個Frame有625條掃瞄線及2個交錯圖場,每秒有25 Frames
,PAL的黑白版本。
13. NTS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彩色信號標準,主要使用在美國、日本
。NTSC每張影像使用525條掃瞄線,每秒30個Frames,每個Frame是由2個圖場以 Interlace方式構成。
14.PAL (Phase Alternation Line) :
彩色訊號標準,歐洲是先驅使用者,也被使用在世界其他地方。PAL每張影像有625條掃瞄線,每秒有25 Frames,每個Frame是由2個圖場以Interlace方式構成。
15. Composite Sync:
把HD及VD組合成一個信號,常用在黑白系統中作同步或Genlock之用。
16.景深 (Depth of Field) :
最近和最遠點之間的距離能聚焦清楚,受鏡頭焦距長及光圈大小影響。降低焦距長及光圈縮小,景深就會增加。
17.數位訊號處理 (DSP) :
攝影機內的動作,感光Sensor輸出訊號在被顯示及傳送前必須被處理。一般處理的步驟有訊號放大﹐Gamma校正﹐Black Level校正﹐邊緣加強﹐彩色處理﹐彩色平衡﹐彩色校正﹐輸出訊號編碼。影像品質是非常依賴這些處理器的精確性及穩定性。
18.電子快門(Electronic Shutter) ︰
CCD Camera操作模式,積分時間可以縮短,不需任何機械裝置被用來降低抓取快速移動物體產生的模糊現象。
19.圖場 (Field) :
TV影像的一半,由奇數線或偶數線組成。NTSC/EIA訊號規格是每秒60個262.5掃瞄線的圖場。PAL/CCIR訊號規格是每秒50個312.5掃瞄線的圖場。奇/偶圖場對再合組成Frame。
20. Frame:
一個完全的TV影像,由兩個交錯掃瞄的圖場所構成。NTSC/EIA規格每秒有30張Frame,每個Frame有525掃瞄線。PAL/CCIR規格每秒有25張Frame,每個Frame有625掃瞄線。
21. Field / Frame Integration:
在CCD交錯掃瞄輸出中兩種不同畫素(Pixels)讀出的技術以積分時間說明,Field積分時間(16.6ms NTSC / EIA或20ms PAL / CCIR) ,Frame積分時間(33.3ms NTSC / EIA 或40ms PAL / CCIR) 。在Field Integration 2條相鄰的Pixels同時以一個Pixel輸出。所以全部CCD是以圖場(Field) 輸出,達到更高影像輸出,但降低了垂直解析度。現在此模式大部份應用在抓取高速移動影像。在Frame Integration Pixels是個別讀出的,在2個圖場(Field)後,全部CCD讀出,全部垂直解析度可以達到。Progressive Scan CCD 只能在Frame Integration下操作。
22. Gain:
訊號的電子放大功能。
23. Gamma:
為補償Video Monitor CRT非線性問題面對攝影機輸出訊號所作的校正法則。典型的Gamma值是0.45,它會使CRT的影像亮度呈現線性。
24. Genlock:
同步一組訊號和另外一組訊號的電路稱之為Genlock。有3種形式Genlock:
V-lock﹐HV-lock及Full-color。V-lock是用在從一台B/W或Color電源切換到另一台。HV-lock是用在B/W攝影機的全同步,需要HD+VD輸入,同步輸入或複合VS視訊訊號輸入。Full Color Genlock 是用在影像要混合但色彩不衰減情形下,它需要VBS複合視訊輸入。
25. HD (Horizontal Drive) :
用在由外部Source來同步攝影機線掃瞄速率的訊號,大部分和VD一起用在黑白攝影機應用。
26. IEEE 1394:
一種為高速資料傳輸的數位網路介面。目前速度頻寬有200Mb/s及400Mb/s,800Mb/s正在規劃中。IEEE 1394是一種介於電腦及Audio / Video產品的理想介面,因為它具備以低價位傳送及時資料的能力,穩定及使用方便的特色。
27. Interlace Scanning:
一種掃瞄方法。半數的掃瞄線被掃成一個圖場 (奇數線) ,另外一半掃瞄線被掃成另一個圖場 (偶數線) 。當影像Refresh Rate高於25/30 frame/sec時,交錯掃瞄並不適用。
28. IT (Interline Transfer) :
是CCD傳送的一種方法,把被感光畫素的電荷立刻傳送到旁邊的不曝光垂直讀出區。IT裝置是容易製造且比FT (Frame Transfer)便宜,常用在工業及消費用的攝影機上。
29. Long -term Integration:
特殊攝影機模式,類似照相機上B快門設計,CCD積分一段長的(可自己定義) 週期,達到高的Sensitivity。物體必須靜止不動,外部攝影機控制及Frame Memory是必須一起配合使用。
30. Minimum Illumination:
指攝影機調到最大的Gain,鏡頭光圈全開下能達到視訊輸出準位的50%或100%的最小光量。
31. 暗電流(Dark Noise Current) :
在某特定工作溫度的條件下,遮蔽CCD的感應器,使其避免任何光源的照射或感光,而經由感測元件本身產生的電荷數(Electrons)。雜訊值的大小,以特定溫度,每秒產生的電荷數為主要單位。
32. 輸出雜訊(Readout Noise) :
CCD正常工作時,除了真正有效的輸出訊號外,因其它因素造成而隨之輸出的電荷數,皆稱之。
33. 量子效益(Quantum Efficiency) :
直接進入或投射在感測元件上的光子總數(Photons) ,與被感測器換成電荷數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
34. 電位井容量(Fall-well Capacity) :
每個圖素所有容納的電荷總數量。數目愈多,影像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愈大;更能表現影像上,任何微小明暗度的變化。
35.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
定義鏡頭的解析度能力。大部分鏡頭在光圈開口中間位置時MTF是最佳的。
36. ND Filter (Neutral Density Filter) :
加在鏡頭前面來降低進入光線量的濾鏡,它對彩色沒有影響。
37. NF Mount:
一種攝影機Mount,從鏡頭後面Mounting面到攝影機的CCD面有12mm聚焦距離。
38. Progressive Scan:
一種新的CCD設計,能同時抓取奇﹑偶圖場。Progressive Scan在高速應用下能提供全部垂直解析度輸出。
39. Restart / Reset:
一種特殊模式,當CCD在讀出週期時,由外面觸發訊號終止,然後重新開始同步讀出。
40. RS-232C:
電腦上順序的(Serial)資料傳輸,可用來控制攝影機功能。
41. S /N (Signal To Noise Ratio) :
常以dB為單位表示,是正常訊號輸出和電子訊號內的雜訊比。
42. Square Pixel:
用來判定CCD Sensor的Pixel中心和中心是否有水平和垂直等距離。當影像由Non-square pixel sensor抓取時,需要作軟體校正才能達到正確影像幾何。
43. 類比數位化(Analog To Digital) :
是CCD攝影機輸出影像訊號的格式。早期所制定的標準型的CCD,多採用類比訊號輸出。目前各廠商,則陸續推出內建類比轉數位(ADC)電路的數位化攝影機。攝影機所能提供的影像灰階度,則取決於A/D轉換電路的位元數。譬如,8位元攝影機,可提供28=256灰階影像輸出,而10位元,則代表1024灰階度表現力,依此類推。
44. 頻譜特性(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
CCD感測器對外界不同波長的光,對應的響應係數(Responsibility)或感應強度。一般常見的攝影機最佳頻譜特性,多半座落於可見光範圍,即400~800nm。
45. Strobe Synchronization :
此功能設計來抓取快速移動物體,在黑暗的環境下打閃光以獲得全Frame影像。此項功能需和影像卡搭配使用。
46. VBS (Video+Burst+Sync) :
複合視訊訊號,包括彩色資訊。
47. VS (Video+Sync) :
複合黑白視訊訊號,常用作在黑白系統的Genlock信號。
48. VD (Vertical Drive) :
經由外部來源來同步攝影機圖場速率的信號,經常和HD一起應用在黑白系統中。
49. WB (White Balance) :
在彩色攝影機,白平衡是調整CCD彩色差別數值訊號的手續,所以影像中由特殊光源所照明白色物體,顯示成白色或灰色 (即沒彩度)。攝影機不像是人的眼睛會自動尋找,它是絕對量測裝置,它的彩色平衡必須調整去適應反射光源的色溫。
50. Y / C (Also Called S-Video) :
視訊訊號分離成Luminance及Chrominance 2部分輸出的訊號,可以得到較高影像解析度,接頭是4pin Mini-DIN。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職場上的成長比求學時期的成長更形重要,因為前者決定你一生的成就。

為自己加分的就業四種能力──村上隆與LV名牌包~~~~~~~~~~~ 村上隆是誰?
他是一位特立獨行、極具魅力的日本藝術家。
他深受日本動漫畫的影響,又融合御宅族的精神,自創了後現代藝術的新風格。原本他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藝術工作者,直到為世界頂尖名牌LV設計櫻花包及櫻桃包後,終於一夕成名、聲名大噪。
LV的學習視野
年輕人在經濟條件許可下,擁有LV的產品自是無可厚非。
但是,在建立一定的經濟基礎前,我們應當追求的並非Louis Vuitton的名牌包,而是另一個LV—Learning Vision,亦即要擴大學習的視野。
彼得.聖吉被譽為是繼彼得.杜拉克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他在其暢銷著作《第五項修練》中,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強調要發揮最大的潛在力量,必須重視個人視野的擴大。
他提出的五項修練分別是:
1 自我超越2 改善心智模式3 建立共同願景4 團隊學習5 系統思考
第一項修練的課題即為自我超越。必須跳脫當前環境的侷限,不受現有能力的束縛,不單單著眼於短期的利益,不受限於固有的小格局,會以大開大閡的宏觀視野,展望未來的遠大願景。
無法超越自己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不敢或無法超越自己呢?幾個可能的原因如下:
◎環境過於安逸—在同一職場或同一職位工作多年後,凡事皆已駕輕就熟,每天進公司,不再有新的刺激或新的挑戰出現,你可以順利處理一切事務,於是自然而然地安於目前熟悉的環境,不再存有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的念頭。
◎缺乏強烈鬥志—即使對現況不是十分滿意,但往往抱持得過且過、一動不如一靜的心態,於是逐漸喪失追求進步的鬥志,以致停滯不前。
◎沒有足夠時間—總覺得自己整天忙於工作,下班已是精疲力竭。在主觀上即認定自己絕無可能抽出時間,從事任何新事物的學習。
◎缺乏突破勇氣—跨足第二領域或嘗試培養新專長,必須經歷一定的學習曲線,也會面臨一定的挑戰與挫折。只是在挑戰及挫折尚未發生前,許多人即選擇臨陣脫逃而提前放棄。
為自己加分的四種能力
想建立宏觀的LV(Learning Vision)-學習視野,記得加強在工作上的四種能力,為自己加分,也是保障本身的工作機會。
1未來力
也就是前瞻未來的能力,能比同學、同事或同業更早預見未來環境的變化趨勢,即可提早因應,調整工作步調,做好萬全準備,以戰勝未來的挑戰或巨變。
2規畫力
懂得規畫自己的成長軌道,預先安排自己的成長曲線,計畫何時何地應學習何事何物,讓自己除了獲得薪水的報酬外,還能獲得知識及能力的提升。
3創造力
π型人的兩大支柱不是隨機的排列組合,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巧妙設計。第一專長與第二專長的相互激盪,可創造出個人獨特的工作領域,建立他人難以觸及的工作高台。
4成長力
不要被自己目前的學歷、學力、職場、職位所限制。熱中於自我成長的人,其能力及實力遲早會被上司所發掘。請努力強化自身的成長力,職場上的成長比求學時期的成長更形重要,因為前者決定你一生的成就。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超推薦 百大良醫(2008)

好醫師很多,但許多人想找到好醫師卻十分無助。
以口耳相傳方式,或單憑著記憶中螢光幕前出現過的名醫印象在求診,不但不讓人放心,我們也很難分辨名醫與好醫師的差別在哪裡?
你知道嗎?在我們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就超過四千七百位。
然而一般人能夠掌握的醫療資訊極少,「我,找對了嗎?」這個問題,可能經常困擾著你、我。為此,《商業周刊》團隊花了六個月,試圖畫出一份台灣好醫師地圖。
這並不容易,因為這是國內有史以來首度進行的調查工作,就連政府機構、醫療院所或學術單位,或礙於非客觀中立,或因執行難度過高等原因,都未能順利推動。而這項破天荒的調查工作,目的有兩個:期望能滿足國人對醫界資訊透明化的需求;此外,也希望藉此樹立好醫師榜樣。
調查工作剛起步,我們就碰上兩個難題,究竟,好醫師的標準是什麼?又,誰足以來論定誰是好醫師?我們參考國外報告——美國醫療調查專業機構Castle Connolly Medical,已連續七年出版的《America's Top Doctors》,以及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名醫推薦的名醫與醫院》,並參酌國內多位學者專家意見後,得到重要觀點:
能進入醫界擔任醫師,都是最菁英的一群人。如果,有位醫師能得到他醫界同儕的高度推薦,那他必然是個極度受到肯定的好醫師。於是,我們確定「專家推薦專家」的調查定調,透過三重管道請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院長與醫師們告訴我們:「若您親友罹患相關疾病,您會願意優先推薦親友求診的醫師是哪幾位?」
多數人認為此調查非常不容易得到忙碌的醫界參與,但結果是,不僅有超過三十個國內專科醫學會的醫師們共襄盛舉,更大的突破是國內二十一家醫學中心的院長全數回卷。總計,四百七十九位醫師的參與。
許多家醫學中心相當重視此次的調查,例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僅為此成立專案小組,由各專科部主任與護理部主管組成評審團,互評後才得出推薦名單;部分醫院如馬偕醫院,並核對病人寫給醫師的感謝函,期望透過病人滿意度調查,以提供該院最符合病人需要的好醫師名單。
擁有卓越的醫術! 
獲得醫界專家優先推薦求診
在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有超過四千七百位、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編按:住院醫師、總醫師至少五年資歷才升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是這次的遴選門檻。經過三重管道、近五百位醫師的專業推薦下,終於產生「好醫師推薦榜」,有六百六十七位醫師入榜(見自第一百六十六頁起)。這其中,獲得最高度推薦的好醫師有一百三十一位,他們獲選為這次的「超推薦百大好醫師」。四千七百分之一百三十一,入榜率低於三%。
這一百三十一位醫師分布在十一個科別,年紀最大的是七十六歲的耕莘醫院顧問醫師林瑞祥,專長糖尿病治療;年紀最輕的是三十一歲的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邱彥霖。
從他們的經歷來看,多是在醫術上有高度成就的。例如高雄榮總許秉毅醫師,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導致台灣胃癌發生主因,發明胃息肉內視鏡橡皮圈結紮術;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劉清泉醫師,在民國八十七年腸病毒流行時,帶領成大團隊,首先分離出腸病毒七十一型;台北榮總陳博明醫師,二十三年來領導榮總腫瘤內科完成血液幹細胞移植八百八十六例;三軍總醫院蔡建松醫師,首創國內以機器手臂輔助進行「開心」手術。
懂得以病人為中心! 
五項特質反映好醫師最高標準
不只醫術,從回卷上的推薦原因,我們可以發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理念,是這群醫師被同儕高度推薦的最重要原因。誠如每位進入台大醫院的住院醫師都必須宣讀的「日內瓦宣言」中所指:「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然而,在功利掛帥的社會、高壓而忙碌的生活,這些價值剩下多少?
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曾說過,在他眼中,好醫師的標準是:「病人過世後,家屬還會打電話向你道謝。」用心出發、兼具醫術,許多好醫師「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可以反映在以下五項好醫師的特質:
一、擁有正確價值觀。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即指出,醫師所面對的,常是一個人最重大的生命課題,這個職業特性,使得醫師的工作必須時時都謹慎,一點都不能鬆懈。
這一次在「超推薦百大好醫師」榜上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在雲林地區建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三年多來完成心導管檢查及治療二千五百多例,「開心」手術二百六十二例,造福了中部許多的患者。
他,對每個細節如履薄冰……
他說到當他還只是個住院醫師時,一段難忘的回憶:當時,黃瑞仁被分配照顧一位病人,固定每天早晚各巡房一次,一天早上,他巡房時,病人告訴他晚上睡不著,而且一直冒汗,但查看病歷記錄:沒發燒,血壓也正常,只是心跳比前一天稍快些。黃瑞仁告訴主治醫師這情況,主治醫師要他繼續注意病人的情況,有問題再來通知。但他就是覺得不對勁,因此,那天早上,他再去看了這位病人兩次,第一次去看的時侯,病人出現輕微發燒,再一次去,血壓掉了下來,這位病人因病情加重而轉入加護病房。但是,主治醫師卻直到隔天才出現。
黃瑞仁常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學生。他說,當醫學生時,一直期許自己要成為有能力的醫師,但這個事件給他很深的啟發,光是能力還不夠,更要能隨時掌握細節,如履薄冰才行。
二、良好的溝通技巧。這指的是,醫師問診時,是否能發自內心傾聽病人敘述,且能否清楚解釋病情。
她,從傾聽和陪伴開始……
我們發現,在「超推薦百大好醫師」榜上的醫師,有些即便求診患者很多,仍非常仔細給病患更多聆聽與照顧。《商業周刊》的一位同仁,看到本次在榜上的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許瓊心的名字,立刻眼泛淚光,他說:「我女兒出生時只有七百克,若不是許醫師陪伴我們,我和太太不可能走得過那段辛苦的時間。她門診雖然那麼忙,但她那時每天很晚時都還會來看我的女兒,給我太太打氣。」許瓊心醫師長期致力於早產兒預防與照顧,應該還有許多小朋友的父母跟這位爸爸一樣,對她心懷感激。
然而,即使給予病人足夠的問診時間還不夠,好醫師更追求問診品質的提升。「要把病人的話都聽進去,病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意義的,」被許多醫師高度推薦的長庚醫院林口分院胸腔科主任郭漢彬說。
每個向郭漢彬求診的病人,從問診、看X光片、檢查鼻子到聽肺部呼吸等,全套程序無一遺漏,雖然病人很多,每位病人得到的時間也不短,郭漢彬卻神奇的多半能準時結束門診。原來,是因他常能將病人說不出口的問題主動提出,因此能省去不少醫病之間互相猜測的時間。
甚至,好醫師溝通的對象,往往包括病人的家屬。台北榮總醫院院長李良雄舉親身例子指出,當他決定為病人進行手術前,一定要求集合病人所有重要家屬到齊,解釋為何要執行這項手術、成功機率多大、可能副作用是什麼。「往往,溝通的時間,還比我待在手術房的時間要長。」因為,這位病人可能是家族支柱,他們有瞭解來龍去脈的權利與義務。
三、與時俱進的技術。為了給病患最好的治療,好醫師應不斷吸收新的醫學知識,而非以一套方法行醫多年。舉例來說,目前,光是針對乳癌的治療方式即多達五十二種,醫師的治療方式,不該再停留於只是將乳房切除。我們發現上榜的醫師,對於新知識、新技術,都非常的開放而投入,不因已經成功而自滿。
他,秉持工匠般精神……
你能想像,已經擁有亞洲人工心臟移植首例紀錄,主持「開心」手術多達萬餘次的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竟然還努力不倦去參加考試。去年七月,魏崢受朋友之邀參加大陸醫師執照考試,這項考試分成兩階段:操作考試與筆試,當中,操作考試是要應試醫師實際練聽診、聽腹水、插氣管、插尿管等技術,這些,都是再基本不過的手術。
魏崢指出,「我只是希望藉此告訴年輕的醫師,不要當個開得『一口』好刀的醫師,不需要絕頂聰明,但是要勤快,在掌握國際上最新技術的同時,還得要像做工藝一般,不停的練習到熟練為止。」
四、清楚醫學和自己的限度。
林芳郁指出,好醫師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畢竟不是上帝,因此才能更謙虛,且願意反省自己極限所在,而將病人轉介給比自己更適合的醫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經常做的一件事情:提醒同事,除了自己的醫院和院內的同事外,全台灣的醫師,甚至全世界的醫師,都是可以借重來幫助病人的資源。
在葛文德(Atul Gawande)醫師的著作《開刀房裡的沉思》書中也有這麼一段省思:我曾以為行醫最難的是技術的學習,其實不然。最難的也不是在慘遭挫敗,工作負擔太大,累得不成人形。我發現當一個醫生最難的其實是自知之明: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力做得到的,哪些則是做不到的。
在美國醫界有這麼一個說法:「最危險的醫師是很慈祥的握著病人的手,卻一再的為他做錯誤決定的人。」
他,謙虛面對自己的極限……
照護對象幾乎都是癌末病患的長庚醫院基隆分院腫瘤科主任王正旭,對此感受尤深。年輕時的他,聽到病人抱著一絲希望問道:「我能活多久?」「醫師,這藥有五○%的存活率吧?」他會有情緒,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憤怒,但二十四年的腫瘤科醫師生涯,王正旭已有截然不同的體會。王正旭指出,治療癌症病人,不可能在一個醫師手上完成,因此,任何醫師都不應該單打獨鬥,而是投入整個癌症中心的資源。
五、團隊作戰力。由於醫學知識一日千里,加上疾病的複雜度增加,跨科別整合醫療已是現代醫療趨勢,我們發現,好醫師通常也是與同僚能夠高度協同作戰,能做主角也能做配角,能放下自我的醫師。
他們,放下自我、獻身團隊力量……
比如台大醫院器官移植小組、台北榮總腦中風治療小組與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團隊,經常必須面臨搶救時間緊急、醫療牽涉團隊甚廣等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挽回生命,端視團隊內每位醫師的團隊作戰能力(見第一百四十頁)。台北榮總前神經血管科主任、現任主治醫師的胡漢華說:「現在如果要我獨自面對一位病人,我會覺得非常不自在,因為我不知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好醫師也有他們能力、心力的限制,他們需要團隊,他們也需要病人理解。當你找到好醫師,你知道該如何協助他們,問對問題、溝通到重點,讓他們的醫術得到更大的發揮嗎?
好醫師加上好病人,才會是最佳醫療戰力的團隊。
*超推薦百大好醫師 1分鐘看好醫師/文●賀先蕙、蘇鵬元整理
性別比率:男性92.4%、女性7.6%
醫院分布:入榜醫院數30家 入榜人數最多的醫院為台大醫院(30人)、台北榮總(26人)
年齡分布:60歲以上18人、50-59歲69人、40-49歲42人、未滿40歲2人;最年長76歲、最年輕31歲
地區分布:北部72.5%、中部13.7%、南部13%、東部0.8%
*小兒科
姓名:王主科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3
專長:兒童先天性心臟病
重要事蹟:發展經由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最新技術,成功治療1,000多名心臟病童
姓名:吳美環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3
專長:兒童心臟疾病
重要事蹟:台灣先天性心臟病及其特殊心律不整之臨床表徵分析與治療策略之訂定
姓名:巫康熙
所屬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40
專長:兒童癌症、骨髓移植
重要事蹟:以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患先天再生不良性貧血蘇丹病童;將幹細胞研究從基礎帶入臨床應用
姓名:李秉穎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0
專長:兒童感染症、一般兒科
重要事蹟:台灣兒童首例萊姆病、鉤端螺旋體感染發現者。民國96年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醫學教育貢獻獎
姓名:張美惠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9
專長:兒童肝膽胃腸疾病
重要事蹟:創立我國兒童胃腸肝膽科、建立世界第一個全國性膽道閉鎖篩檢系統
姓名:許瓊心
所屬醫院:馬偕醫院
年齡:59
專長:小兒科及新生兒疾病
重要事蹟: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長期致力早產兒防治與追蹤,視病猶親,並主持多項早產兒相關工作
姓名:陳昭惠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47
專長:新生兒科
重要事蹟:推展以家庭為中心的新生兒照護
姓名:傅雲慶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44
專長:小兒心臟病
重要事蹟:率先於國內應用新型心臟內超音波心導管技術,補心臟破洞可免開刀及麻醉,已成功完成230多例;台中榮總腸病毒醫療團隊重要成員
姓名:喻永生
所屬醫院:國泰醫院
年齡:53
專長:新生兒科、小兒內分泌
重要事蹟:二度獲得小兒科醫學會最佳雀巢研究獎、盧致德學術論文獎、民國89年獲台灣兒科醫學會獎
姓名:黃富源
所屬醫院:馬偕醫院
年齡:67
專長:新生兒疾病、感染疾病
重要事蹟:擔任台大醫學院、北醫醫學院兼任教授多年;馬偕醫院兒科主任14年。SARS期間擔任防治委員會副總指揮
姓名:黃璟隆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0
專長:兒科、過敏氣喘學
重要事蹟:曾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學會理事長、現任長庚大學教授
姓名:劉清泉
所屬醫院:成大醫院
年齡:52
專長:小兒科、臨床流行病學
重要事蹟:民國87年腸病毒71型感染在台流行,帶領成大團隊,首先由死亡病患檢體分離出腸病毒71型
姓名:蔡文友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5
專長:兒童內分泌
重要事蹟:—
*心臟內科
姓名:江晨恩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48
專長:心臟學、心電生理學
重要事蹟:民國89年青年獎章得主、主持多項國際臨床藥物試驗,屢獲台北榮總及陽明大學教學績優獎
姓名:江福田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7
專長:心臟病學、高血壓
重要事蹟:高血壓基因研究;檢驗自動化
姓名:吳炯仁
所屬醫院:高雄長庚
年齡:52
專長:介入性心導管
重要事蹟:曾任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現任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
姓名:林幸榮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4
專長: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
重要事蹟:美國心臟學院院士、獲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國科會、台北榮總等多項優秀論文或研究獎
姓名:林俊立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5
專長:心臟不整脈
重要事蹟:完成超過4,000例心內不整脈電燒手術,引進控制猝死症之整流去顫器
姓名:高憲立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4
專長:心血管介入治療
重要事蹟:全國最多冠狀動脈全閉塞介入治療及亞太區最多頸動脈支架手術病例
姓名:曹殿萍
所屬醫院:三軍總醫院
年齡:46
專長:冠狀動脈疾病診療
重要事蹟:民國93年國軍優良軍醫、第一及第二屆(現任)台灣介入性心臟醫學會理事
姓名:陳雲亮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6
專長:心臟科、心導管手術
重要事蹟:民國80年發表臨床病例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為台灣心臟學界第一人
姓名:陳肇文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49
專長:動脈硬化、高血壓
重要事蹟:擔任國內外多本專業期刊審稿及編輯、獲民國96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丁農獎
姓名:陳適安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49
專長:心律不整、心房顫動
重要事蹟:全球心房顫動局灶機轉和電燒術的先驅,編輯國內外相關領域期刊專欄與教科書
姓名:傅懋洋
所屬醫院:高雄長庚
年齡:56
專長:冠狀動脈心臟病治療
重要事蹟:曾任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現任心臟學會心臟影像委員會主任委員
姓名:黃瑞仁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
年齡:48
專長:心臟醫學、加護醫學
重要事蹟:在雲林地區建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3年多來完成心導管檢查及治療2,500多例,「開心」手術262例
*心臟外科
姓名:王水深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7
專長:心臟外科、移植手術
重要事蹟:完成多例國內外首創的手術,包括全球首例在無心狀態16天後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姓名:林萍章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4
專長:心臟外科手術
重要事蹟:微創心臟手術首創者之一,在國際上佔有領先地位;改進主動脈剝離手術技巧
姓名:翁仁崇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5
專長:小兒新生兒心臟病手術
重要事蹟:完成國內多例首創手術,民國96年與張效煌醫師創下亞洲人工心臟植入年紀最小病患紀錄
姓名:張仁平
所屬醫院:高雄長庚
年齡:51
專長:心臟二尖瓣成形術
重要事蹟:有豐富的二尖瓣成形術、David Operation、Ross Operation及迷宮術式等的成功經驗
姓名:張重義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7
專長:早產、新生兒開心手術
重要事蹟:完成全國首例新生兒大動脈轉換術,及年紀最小、體重最輕(1.3kg)的早產兒開心手術
姓名:張燕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54
專長:心臟手術及心臟移植
重要事蹟:完成國內首例達文西系統輔助冠狀動脈多條血管繞道術
姓名:許榮彬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3
專長: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術
重要事蹟:全國首例兒童末期心臟衰竭的心室減容手術及二尖瓣修補手術,並完成多項心臟相關世界級研究
姓名:陳益祥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6
專長:小兒心臟手術、葉克膜生理及救治
重要事蹟:國內葉克膜初創者;建立葉克膜急救系統與轉運系統
姓名:蔡建松
所屬醫院:三軍總醫院
年齡:44
專長:各類心臟手術
重要事蹟:全國首創以機器人輔助進行開心手術;該院心臟移植負責人及器官勸募暨移植委員會秘書
姓名:魏崢
所屬醫院:振興醫院
年齡:58
專長:心臟血管外科
重要事蹟:完成全國首例成功並長期存活之心臟移植手術、世界首例置換人工心臟後成功施行心腎移植手術
*肝膽腸胃科
姓名:王文明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7
專長:消化系疾病
重要事蹟:武田獎學金至日本進修
姓名:王秀伯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7
專長:腸胃道內視鏡及超音波
重要事蹟:推展國內各項內視鏡新技術;現任內視鏡醫學會秘書長
姓名:王蒼恩
所屬醫院:馬偕醫院
年齡:50
專長:消化系腫瘤
重要事蹟:馬偕醫院院內親善楷模;台灣肝癌醫學會與台灣腸道及靜脈營養醫學會理事
姓名:吳明賢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4
專長:上消化道病、胃腸腫瘤
重要事蹟:幽門螺旋桿菌、胃腸癌症治療和相關研究獲國內外肯定,獲國科會吳大猷紀念獎及傑出獎
姓名:吳誠中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56
專長:肝膽胃腸外科
重要事蹟:榮獲國際外科學會優良論文獎
姓名:林光洋
所屬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年齡:62
專長:內視鏡診斷治療
重要事蹟:曾任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內科醫療部部主任
姓名:林肇堂
所屬醫院:義大醫院
年齡:56
專長:腸胃及膽胰疾病治療
重要事蹟:台灣胃癌之早期診斷、預防;相關腸胃疾病之治療與臨床研究
姓名:林憲宏
所屬醫院:台北慈濟
年齡:54
專長:肝臟學、消化性潰瘍
重要事蹟:曾任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內科主任及副院長
姓名:邱瀚模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39
專長:消化道腫瘤篩檢與治療
重要事蹟:—
姓名:莊萬龍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3
專長:消化學、分子生物學
重要事蹟:榮獲多項論文獎,包括民國76年杜聰明院長紀念基金青年優秀論文獎;目前為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姓名:許秉毅
所屬醫院:高雄榮總
年齡:47
專長:胃癌及消化性潰瘍
重要事蹟: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導致台灣胃癌發生之主因,發明安全而有效的胃息肉橡皮圈結紮術
姓名:許金川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60
專長:肝病、肝癌
重要事蹟:國內肝癌研究先驅,發表多篇重要論文。與中研院宋瑞樓院士及同仁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姓名:郭行道
所屬醫院:奇美醫院
年齡:46
專長:胃腸肝膽內科
重要事蹟:研究病毒性肝炎與肝總動脈旁之淋巴結之超音波表現,並參與慢性B/C肝炎之治療及多項研究
姓名:劉乃仁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47
專長:消化系內視鏡治療
重要事蹟:—
*神經內科
姓名:李宗海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0
專長:腦血管疾病
重要事蹟: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林口長庚腦血管科主任及腦中風中心主任
姓名:林信光
所屬醫院:台北慈濟
年齡:48
專長:神經醫學、腦血管疾病
重要事蹟: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及品質資訊長、曾任長庚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副教授
姓名:林恭平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1
專長:臨床周邊神經學
重要事蹟:推估台灣全島全身性神經病變的病因分布、整理報導罕見神經病變病例
姓名:胡漢華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9
專長: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
重要事蹟:嚴前總統醫療小組成員。國內首創腦血管科、腦血管加護病房,並獲多項醫學論文獎
姓名:翁文章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0
專長: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
重要事蹟:成立台灣第一個腦中風加護病房,治療與觀察接受血栓溶解劑、腦血管支架置放、腦部動脈瘤的病患
姓名:張谷州
所屬醫院:高雄長庚
年齡:45
專長:神經內科、腦中風
重要事蹟:台灣神經學會理事、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大仁技術學院兼任教師
姓名:許弘毅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42
專長:腦中風及顱內血管超音波
重要事蹟:成立台中榮總腦中風中心
姓名:連立明
所屬醫院:新光醫院
年齡:46
專長:急性腦中風治療及預防
重要事蹟:協助台灣腦中風學會建立「台灣中風登錄」及國民健康局「2007台灣預防中風日」
姓名:葉炳強
所屬醫院:耕莘醫院
年齡:52
專長:腦血管與腦中風治療
重要事蹟:曾獲中央研究院生醫所臨床醫師研究獎、國家公益獎、台灣大學教學優異獎
姓名:劉崇祥
所屬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43
專長:腦血管疾病、失智症
重要事蹟: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台灣失智症學會理事、台灣頭痛學會理事
姓名:蔡清標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4
專長:運動神經元萎縮
重要事蹟:成立榮總罕見疾病特別門診、第一位在台灣進行肉毒桿菌素人體試驗,造福相關病患
姓名:鄭建興
所屬醫院:亞東醫院
年齡:45
專長:腦中風及特殊腦血管病
重要事蹟:發表超過70篇腦血管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並協助成立台大醫院及亞東醫院的腦中風中心
*神經外科
姓名:杜永光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60
專長:神經外科、顱底外科
重要事蹟:完成多例複雜手術,包括世界首創以直接打開顱底海綿狀竇,修補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之手術
姓名:沈炯祺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47
專長:顱、頸相關手術
重要事蹟:台灣神經腫瘤學會秘書長、台灣顱底學會理事
姓名:洪純隆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65
專長:神經學、內分泌學
重要事蹟:曾任高醫大附設醫院院長。目前為臨床神經科雜誌編輯委員、行政院衛生署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委員
姓名:張承能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7
專長:腦瘤、脊椎手術
重要事蹟: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長;劉邦友血案唯一倖存者鄧文昌議員之主治醫師;發明「自體樹突細胞免疫療法」,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姓名:曾漢民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6
專長:腦與脊椎腫瘤治療
重要事蹟:—
姓名:黃金山
所屬醫院:國泰醫院
年齡:59
專長:腦神經及脊髓外科
重要事蹟:教學研究多次獲得國內外肯定,包括97年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優秀論文佳作獎
姓名:黃棣棟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9
專長:兒童腦瘤、兒童癲癇
重要事蹟:民國95年主辦國際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議;近年每年診療兒童腦瘤病例50例以上
姓名:潘宏基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1
專長:腦瘤、動靜脈畸形手術
重要事蹟:發展國內加馬刀放射手術治療腦瘤及動靜脈畸形
姓名:蔣永孝
所屬醫院:北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0
專長:神經重症、巴金森氏症
重要事蹟: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際合作臨床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搖頭丸(MDMA)對人類腦神經影響
姓名:鄭宏志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1
專長:神經外科、神經化學
重要事蹟:獲頒國立陽明大學傑出醫療貢獻獎、並擁有近20項國內外專利
姓名:顏玉樹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46
專長:內視鏡神經外科、顱底手術、腦下垂體腫瘤
重要事蹟:—
*胸腔科
姓名:余忠仁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7
專長:重症醫學、肺癌
重要事蹟:—
姓名:余明治
所屬醫院:萬芳醫院
年齡:47
專長:肺結核及一般胸腔疾病
重要事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95學年度最佳主治醫師,及萬芳醫院94與95學年度最佳主治醫師
姓名:李仁智
所屬醫院:慈濟醫院
年齡:56
專長:肺結核治療
重要事蹟: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榮獲衛生署頒發「疫情防治績優」獎勵
姓名:李元麒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60
專長:肺臟移植
重要事蹟:完成亞洲存活最久的肺臟移植及首例二度肺臟移植手術;全國首例肺葉移植手術
姓名:張基晟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46
專長:肺癌
重要事蹟:榮獲行政院研究發展報告特優獎
姓名:許文虎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0
專長:消化學、呼吸學
重要事蹟:撰寫胸腔外科教科書、在國內外重要醫學期刊發表逾百篇論文
姓名:郭漢彬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1
專長:氣喘、咳嗽、肺腫瘤
重要事蹟:—
姓名:陳志毅
所屬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60
專長:胸腔腫瘤治療、胸腔鏡手術
重要事蹟:推廣胸腔鏡手術;肺癌之基礎及臨床合作研究,並發現台灣女性肺癌與國外之差異
姓名:蔡俊明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8
專長: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規畫
重要事蹟:在國內外重要醫學期刊發表近80篇論文,現為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
姓名:蕭光明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0
專長:胸腔疾病、睡眠呼吸障礙
重要事蹟:台北榮總胸腔部代理部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教授
*婦產科
姓名:王功亮
所屬醫院:馬偕醫院
年齡:55
專長:婦科癌症
重要事蹟: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婦癌研究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教職及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常務理事
姓名:何師竹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62
專長:婦科腫瘤、婦內分泌
重要事蹟:榮獲衛生署二等獎章、榮獲第18屆國際婦產科醫學會女醫師貢獻獎
姓名:李奇龍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2
專長:婦癌手術、試管嬰兒
重要事蹟:共同完成台灣首例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及世界首例腹腔鏡子宮頸根除手術
姓名:施景中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2
專長:植入性胎盤手術
重要事蹟:完成國內多例首創手術,包括總腸骨動脈氣球阻斷術應用於植入性胎盤手術
姓名:張廷彰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3
專長:婦科腫瘤的診斷與治療
重要事蹟:國家衛生研究院「婦癌診療指引」編纂小組組長、台灣癌症登記學會創會理事長
姓名:陳持平
所屬醫院:馬偕醫院
年齡:55
專長:優生保健、遺傳諮詢
重要事蹟:馬偕醫院優生保健科暨遺傳諮詢中心主任、陽明大學兼任教授、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常務理事
姓名:陳祈安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4
專長:一般婦科、婦癌手術
重要事蹟:—
姓名:陳進典
所屬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48
專長:婦女泌尿及婦女腫瘤
重要事蹟:長期推動骨盆底肌肉運動進行骨盆鬆弛及尿失禁防治,並提倡以模型為病患解說病情
姓名:趙灌中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0
專長:婦癌治療、荷爾蒙治療
重要事蹟:受國內外婦癌大師傳承,20年間完成子宮頸癌及各類婦癌之重症手術約4,300餘例,治癒率及5年存活率之成績極為優異
姓名:賴瓊慧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51
專長:婦癌、人類乳突病毒研究
重要事蹟:亞洲婦癌研究團體創會理事長
姓名:羅良明
所屬醫院:台北長庚
年齡:50
專長:週產期醫學、婦產科
重要事蹟:榮獲民國92年度台北市杏林獎;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現任開刀房主任
*腎臟科
姓名:方基存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48
專長:腎臟疾病、血液透析
重要事蹟:長庚醫學教育委員會總會副主席,連續18年獲選優良教學醫師
姓名:吳義勇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3
專長:腎絲球腎炎、腎性貧血
重要事蹟:研究多次獲國科會獎助,尤其是腎絲球腎炎的病因機轉。此發現被國外多篇文章所引用,曾獲台灣腎臟醫學會雜誌優秀論文獎
姓名:吳寬墩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4
專長:腎臟醫學、分子生物學
重要事蹟:—
姓名:林石化
所屬醫院:三軍總醫院
年齡:45
專長:內科學、腎臟學
重要事蹟:多次獲得國內外腎臟研究獎項,包括美國人工器官醫學會優良青年研究獎
姓名:林志慶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42
專長:腎臟學、透析
重要事蹟:獲國內外多項論文獎、發表國際論文35篇
姓名:邱彥霖
所屬醫院:亞東醫院
年齡:31
專長:慢性腎臟病及相關併發症
重要事蹟:台大醫院最佳內科住院醫師獎及腎臟內科研究醫師
姓名:洪冠予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6
專長:腎臟病與相關合併症
重要事蹟:腹膜透析療法之研發與教育推廣
姓名:唐德成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47
專長:腎臟學、透析
重要事蹟:多次獲得台灣腎臟醫學會、台北榮總醫院傑出論文獎
姓名:徐國雄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57
專長:腎臟醫學、腎臟移植
重要事蹟: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
姓名:陳永銘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9
專長:腎絲球腎炎、慢性腎臟病
重要事蹟:—
姓名:黃尚志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1
專長:腎臟病、糖尿病腎病變
重要事蹟:推動台灣慢性腎臟病防治、高雄縣市社區腎臟疾病篩檢、高雄市糖尿病防治
姓名:楊五常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7
專長:糖尿病性腎病、透析
重要事蹟: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任內推展慢性腎臟病防治工作有成,獲美國腎臟基金會國際傑出貢獻獎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姓名:王治元
所屬醫院:亞東醫院
年齡:43
專長: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疾病
重要事蹟:國內外發表超過40篇論文,獲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優秀論文獎。編輯內分泌及糖尿病相關期刊
姓名:何橈通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1
專長:糖尿病及內分泌治療
重要事蹟:民國89年組合榮陽團隊,完成人類第4號染色體基因定序計畫。民國92年成立「幹細胞研究」專案,已取得世界一流地位
姓名:吳明彥
所屬醫院:署立台南醫院
年齡:53
專長:內分泌及糖尿病學
重要事蹟:視病如親,對付不起醫藥費的病友,主動轉介社會服務或慷慨解囊,讓其願意繼續控制糖尿病
姓名:杜思德
所屬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
年齡:48
專長:糖尿病、腦下垂體疾病
重要事蹟:參與糖尿病保健推廣機構計畫,曾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口試委員
姓名:辛錫璋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9
專長:糖尿病遺傳、內分泌學
重要事蹟:成立糖尿病衛教及共同照護體系,推動臨床及基礎分子遺傳研究水準
姓名:林瑞祥
所屬醫院:耕莘醫院
年齡:76
專長:糖尿病治療
重要事蹟:曾任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榮獲衛生署貳等衛生獎章、輔仁大學醫學院名譽副院長
姓名:張天鈞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8
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疾病
重要事蹟:開發甲狀腺結節之細胞學診斷,及發明評估甲狀腺眼病變之熱影像檢查
姓名:莊立民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5
專長:糖尿病及新陳代謝疾病
重要事蹟:以目前熟知之候選基因為研究對象,尤以胰島素受器基質為代表;第一型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疾病之分子遺傳研究
姓名:許惠恆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51
專長: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
重要事蹟: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曾獲糖尿病學會及陳芳武教授優秀論文獎
姓名:蔡世澤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9
專長:糖尿病學、內分泌學
重要事蹟:民國91年獲衛生署衛生獎章,並為世界糖尿病聯盟終身會員
姓名:謝明家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40
專長:糖尿病、內分泌學
重要事蹟:積極推廣糖尿病衛教知識及預防保健,積極參與糖尿病共同照護網
*腫瘤科
姓名:王正旭
所屬醫院:基隆長庚
年齡:52
專長:癌症腫瘤醫學
重要事蹟: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榮獲第5屆國家公益獎團體獎
姓名:王惠暢
所屬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2
專長:乳癌
重要事蹟:—
姓名:田蕙芬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6
專長:血液病及淋巴瘤
重要事蹟:致力血液惡性疾病的染色體及基因突變研究,獲國內外肯定
姓名:林進清
所屬醫院:台中榮總
年齡:51
專長:癌症放射治療
重要事蹟: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發表「即時性定量聚合連鎖反應」技術偵測鼻咽癌論文
姓名:邱宗傑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54
專長:骨髓及造血細胞移植
重要事蹟:擔任中華民國血液病醫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血液暨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
姓名:邱昌芳
所屬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53
專長:內科腫瘤、血液專科、幹細胞移植
重要事蹟:建立大中部地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照護系統;配合國民健康局,建立癌症品質評估準則
姓名:侯明鋒
所屬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
年齡:65
專長:乳癌治療
重要事蹟:歷任多項醫學會重要工作,包括台灣乳房醫學會第3屆理事長、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
姓名:施麗雲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61
專長:血液腫瘤
重要事蹟:—
姓名:洪志宏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49
專長:放射腫瘤
重要事蹟:建構林口長庚癌症中心
姓名:徐志宏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43
專長:腫瘤內科
重要事蹟:專研食道癌、攝護腺癌及肝癌治療
姓名:張獻崑
所屬醫院:林口長庚
年齡:48
專長:癌症治療
重要事蹟:—
姓名:陳博明
所屬醫院:台北榮總
年齡:65
專長:骨髓移植
重要事蹟:民國76年獲得總統府最優人員獎及行政院三等功績獎章,骨髓移植到目前為止已實施886例
姓名:趙祖怡
所屬醫院:三軍總醫院
年齡:50
專長:癌症治療與臨床研究
重要事蹟:榮獲國防部優良軍醫,曾任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
姓名:劉美瑾
所屬醫院:和信醫院
年齡:56
專長:癌症診治
重要事蹟:和信醫院乳癌團隊召集人。協助國衛院乳癌治療準則訂定;發表多篇乳癌化療結果於國際性學會
姓名:鄭安理
所屬醫院:台大醫院
年齡:53
專長:腫瘤內科
重要事蹟:專研肝癌、胃癌、惡性淋巴瘤、乳癌之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註1:本名單先依科別筆畫、再依醫師姓氏筆畫排序 註2:—表示無法取得資料 註3:欲詳知本名單醫師所屬科別與醫院掛號資訊見「好醫師推薦榜 」
* 〈好醫師推薦〉調查說明/文●蘇鵬元
本次《商業周刊》〈好醫師推薦〉大調查,歷經半年的前置作業,拜訪眾多醫界大老,並參考包括美國醫療調查專業機構Castle Connolly Medical所出版的《美國頂尖醫師》(America's Top Doctors),採取專家推薦調查,由醫師來推薦好醫師。為求參與推薦者的涵蓋面夠廣,共包含醫院院長推薦、醫學會推薦、與全台主治醫師網路推薦三管道。並以「若您親友罹患相關疾病,您會願意優先推薦親友求診的醫師」做為推薦標準。
經過一個多月的推薦過程,共得5,394筆推薦名單,綜合計算之後,產生推薦度最高前20%的「好醫師推薦榜」,而其中推薦度前5%的131位醫師,更入列為「超推薦百大好醫師」。以下為詳細的調查方法。
調查時間:民國97年3月10日至4月15日。
調查科別:依據民國95年國人20大死因,選出對應的11個臨床科別,分別為小兒科、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肝膽腸胃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胸腔科、婦產科、腎臟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腫瘤科。(依筆畫排序)
被推薦對象:依據健保局網站1月底的資料,扣除9家無本次調查11個科別的醫院後,範圍囊括21家醫學中心與69家區域醫院主治醫師級以上的醫師,做為被推薦對象。
考量本次90家醫院院長在醫界地位已非常崇隆,為鼓勵其他醫師,故將各醫院院長排除在本次推薦名單範圍外。此外,本次調查的推薦名單統計,自我推薦亦不列入計算。
推薦管道:第1部分「院長推薦」——各院院長推薦院內醫師。其中馬偕醫院與馬偕淡水分院、長庚醫院林口總院與台北分院、光田綜合醫院與大甲分院合併推薦,總計發出87份問卷,回收80份,回卷率92%。其中,21家醫學中心院長全數回卷。
第2部分「醫學會理監事推薦」——委請IMS(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針對11個科別對應的32個醫學會理監事發送問卷,計有213位醫師回卷,推薦醫師1,236人次。
第3部分「網路推薦」——針對本次調查90家醫院的11科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隨機抽樣發送邀請函,邀請其上網填寫問卷。總計推薦醫師873人次。
雖竭盡全力,但本次調查工作仍有其限制之處。由於網路使用習慣不同,「網路推薦」參與醫師仍以北部居多,占48.2%。中部、南部、東部則分別占18.3%、25.2%及8.4%,這部分可能使得中、南部醫師被推薦出列的機率降低,是本調查不足之處。我們期待來年再進行本調查時,能夠提高中、南部醫師的網路推薦參與率,讓更多好醫師出列。
*還有致力於研究的好醫師/文●蘇鵬元
好醫師具備的面向很廣。《商業周刊》本次〈好醫師推薦〉大調查推薦了六百多位的臨床優秀醫師。但事實上,台灣還有許多默默在研究領域耕耘的好醫師。
為了讓讀者也能認識這些醫師,本刊特別採用二○○六年期刊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最高(編按:衡量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指數,考慮該期刊前兩年的文獻在當年被引用的次數),具世界級影響力的三本醫學綜合性期刊,包括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刺絡針(The Lancet)與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統計從二○○○年至今年四月十二日台灣醫界人士所發表的文章數。
這三本期刊歷史都超過百年,二○○四、二○○五年的文章,在二○○六年被引用次數都超過十萬次以上,可以說是醫界公認最「位高權重」的綜合性刊物。能將論文在此發表,可說是醫界研究人員的至高榮譽。台灣學者在這段期間總共發表了一百一十一篇論文,高於新加坡的九十三篇,以及南韓的六十九篇,但低於中國大陸的三百四十一篇。
台灣有哪些醫師致力研究,在這些期刊上嶄露頭角?本刊從發表的一百一十一篇文章中,整理出論文主要負責人、屬於本次調查範圍九十家醫院的醫師。表中為發表論文數最高之前十一名,其中以台大醫院方啟泰醫師、耕莘醫院楊東和醫師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詹智傑醫師,發表論文數都達三篇,數量最多。